编者按:“七下八上”是我国气象和防汛领域的一个重要术语,通常指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我国北方地区主汛期的关键阶段。此时,华北、东北地区迎来全年降水峰值,暴雨、洪涝、山体滑坡等灾害频发。因此,“七下八上”也是华北雨季的别称。
本期科普看台,让我们看气象科技如何精准预警,融入城市防汛体系的高效运转。
专家顾问 :
国家气候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 支蓉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工程师 范天罡
“七下八上”知多少
每年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我国正式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通常“七下八上”也被称为“华北雨季”,这主要是因为此时段降水主要影响华北地区(包括内蒙古、河北、山西、北京、天津)、东北南部和黄淮的山东、河南等地。“七下八上”期间,我国北方尤其是华北及东北地区降水天气明显增多,易出现洪涝及次生灾害,如城市内涝、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同时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的台风活动进入活跃期,沿海地区易受台风、降水和风暴潮影响。
在此期间,北方地区则开始频繁经历降水天气过程,通常仅一个月左右,北方地区降水量会达到全年雨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华北、黄淮地区、东北等地也都迎来一年中最集中的降水时段。
为何“七下八上”对北方地区影响这么大?这与副热带高压密切相关。每年7月下旬前后,夏季风的北边缘推进至华北地区;同时,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相对稳定地维持在北纬25°以北,它像一个水汽“传送带”,借助西南侧的西南气流或偏东气流,将洋面上的水汽源源不断地向北输送,为华北地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暖湿气流一旦与东移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就容易形成强降水或持续性降水。
此外,“七下八上”期间华北地区的强降水还离不开地形的“推波助澜”——太行山脉呈南北走向横亘于华北中部,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天然分界线,对华北天气系统(尤其是暴雨)影响显著。北京2016年7月19日至21日的暴雨,就与太行山脉对水汽、暖湿气流的强迫抬升有关。燕山、山东半岛的山脉等地形因素同样对“七下八上”期间的降水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
因“七下八上”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跃期重叠,北方地区还面临台风北上的严峻形势。台风自身携带大量水汽,一旦在防汛关键期北上,暖湿气流遇到南下的冷空气,再叠加太行山、燕山等山脉的地形抬升作用,就会产生大范围极端强降水,在暴雨承载力较弱或地质脆弱区,易引发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和积涝等灾害。例如,2023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登陆后,其残余环流继续北上,造成山东、京津冀及辽宁等地大范围强降水。
今年,华北雨季从7月5日开始,较常年偏早13天,为1961年以来最早。7月以来多雨区北抬,华北地区及内蒙古等地降水偏多明显。7月以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有7个台风生成,其中3个登陆我国,比常年同期偏多1.2个;第4号台风“丹娜丝”于7月7日至8日先后登陆我国台湾和浙江,路径曲折、强降水范围广、雨量大;第6号台风“韦帕”于7月21日先后登陆广东台山和阳江,给华南地区和浙闽沿海带来强风雨影响。
据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统计,截至7月29日8时,此次强降水过程已致华北地区12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31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突破建站以来7月历史极值。
数据来源: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数据支撑:龚玺?制图:郑义潇 赵淼
“七下八上”期间,一需防范暴雨洪涝风险,加强河流、湖泊、水库水位监测及防洪设施安全保障;降水偏多会增大城市排水系统压力,需提前检查维护排水设施,预防积涝灾害;强降水叠加效应可能导致道路湿滑、积水风险和电力设施故障率升高,需强化安全管理和应急保障。二需防范降水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重点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预警,强化山区、桥梁等高风险区域巡查和管控。三需防范台风登陆带来的暴雨洪涝、大风和风暴潮等灾害,因地制宜做好应对工作。(刘蕊)
看各地气象科技——如何让城市防汛排涝更智能?
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日益多发频发重发的当下,极端强降水也在不断威胁城市安全、挑战城市管理者的治理水平与能力。而在城市内涝防治体系中,气象始终承担着“预警先锋”和“决策智囊”的重任,其在筑牢城市防涝“安全堤坝”整体行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精准预报
城市内涝防治的核心在于“精准”二字。传统的气象预报多以市域或区县为单位,难以捕捉局地强降水的突发性和极端性。近年来,随着智能网格预报等技术的突破,气象监测正不断向着“大尺度、高精度”的方向迈进。
在天津,气象部门研发的大城市尺度“10米级”暴雨积涝逐时快速循环同化的数值仿真模拟技术,可实现城市积涝快速模拟与评估,为天津市相关部门精准部署防汛排涝措施提供数据支撑和研判依据,成为“韧性城市”发展的“气象中枢”。
在山东省济南市,集气象观测、预报、服务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为一体的“数字气象台”,依托当地政务云资源,覆盖济南都市圈;标准化数字接口全面融入“数字济南”建设,气象格点化产品已接入城市安全运行监测预警指挥平台以及防汛、地质灾害等专项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协同联动。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则通过“城市大脑”数据监测驾驶舱,将全市防洪防汛、城市积水、交通在线等5个服务场景12个应用模块的实时数据、画面整合至同一平台,自动推送预警信息,实现“监测-预警-处置”的全流程联动闭环管理,以最大程度提升防汛响应效率。
智能预警
预警信息若不能直达决策与行动端,其价值便大打折扣。在“七下八上”关键期,各地通过构建立体化发布网络、创新“叫应”机制,将线上预警转化为实际行动。
济南市构建的预警发布网络堪称“全渠道覆盖”:通过决策短信、邮件、传真向78个联动部门单位精准推送;利用文旅部门1.8万个应急广播终端覆盖约700万人口;通过市应急管理局灾害信息员队伍,实现预警信息“市-区县-镇街-村居”四级贯通;通过“济南市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将高级别预警信息覆盖全市网格员;联合三大运营商对橙色以上预警信息全网发布;通过市电视台、电台滚动播出预警信息,确保预警信息传递无阻碍。
呼和浩特市结合城市情况,构建暴雨预警“叫应”机制。当预测雨量突破临界阈值时,系统不仅向应急管理、水务、城市管理等部门发送预警,更通过电话直接联络基层防汛负责人。预警信息与城市应急指挥系统无缝对接,自动触发预设预案,指挥抢险队伍、移动泵车精准布防易涝点。
青岛市则通过“气象+保险”的“跨界”联动方式,将预警服务延伸至金融领域。气象部门与保险公司共建金融气象服务平台,实时监测易涝点气象实况,触发强降水阈值时自动报警,并为保险查勘员工作开展提供决策支持。同时,气象部门协助合作保险公司在汛期梳理全市城市交通主干道和高架桥易滑易堵路段,发布交通安全出行提示,助力“大灾”无“大损”。
本地化赋能
城市内涝的形成与当地地形、管网布局等密切相关,通用预警模型往往“水土不服”。为此,天津、呼和浩特等地通过构建本地化的预警系统,为城市“量身定制”防涝方案。
呼和浩特市气象部门借助25米分辨率的高程地理数据,精准描绘城市地形“高低胖瘦”;融合全城排水管网数据,清晰掌握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布局;整合社区调研报告、交管记录、排水档案,识别出17座重点立交桥隐患点。在此基础上,“最强大脑”人工智能AI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学习30场强降水实战数据,挖掘雨量、地形、管网这“三个驱动积水要素”之间的关系。当新一轮降水即将来临时,系统可在第一时间输出不同区域的积水深度区间,并触发蓝、黄、橙、红四级预警。
针对沿海城市平均海拔仅约3至5米,地势低洼,河网密集且易受渤海潮汐顶托影响等特点,天津市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成基于物联网的天津城市自动化积水监测预警系统。利用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智能传感器积水监测数据与气象卫星、气象雷达数据融合,依托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渠道传播能力,打造“多点感知、一平台汇聚、一键式发布”的自动化城市暴雨积涝监测、智能预报、气象风险预警的全业务链条,助力降低城市暴雨积涝风险及相关损失。
全民动员
韧性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科技支撑,更需公众参与。呼和浩特市通过创新科普形式,将气象知识转化为“掌心可及”的服务——在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推出“学个气象知识”等系列短视频;在社区宣传栏、出租车移动电视滚动播放预警信号含义及应对措施;培训社区网格员掌握基础气象观测与灾情速报技能,延伸气象灾害感知触角;在社区网格员工作群,实时发布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与安全提示。这些举措有效打通了气象科普“最后一公里”。
????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气象科技有力地支撑和重塑了城市防内涝模式。从智能预警的精准触达、本地化赋能的量身定制到全民动员的广泛参与,在这场与风雨的博弈中,智慧气象正成为城市生命线的“坚韧守护者”。(张嘉赫?付亚楠 张妍 张嫣然)
揭秘“坨子雨”
每年“七下八上”期间,在湖北一带,总会有“坨子雨”的造访。什么是坨子雨,它又有哪些特性呢?
坨子雨通常发生在夏季最热的时节,“东边日出西边雨”是它的真实写照。从气象角度看,它是一种地域性强的局地强降水,多发于湖北的夏季。当夏季太阳辐射加热地面,地面局部升温快,上层空气冷,下层空气暖,这时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就像“烧开水”一样热气上涌,低层大量水汽上升,在高空遇冷凝结成云。从地面往上看,就是一朵庞大的乌云,气象上称之为“积雨云”。随着积雨云的发展,其中的水滴和冰晶越来越重,当上升气流承托不住时,就会急剧降落到地面,触发对流性降水,这就是坨子雨。
坨子雨与一般的降水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局地特征,只下在很小的范围内。因此我们看到的,不是弥漫天空成片的乌云,而只是一朵云。此外,坨子雨还具有强降水的特征。
为什么湖北地区容易出现坨子雨呢?因为在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内陆推进的过程中,湖北常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天气扰动强。尤其在西部山区,由于地形抬升,对流发展旺盛,故产生坨子雨的频率更高。
坨子雨的尺度非常小,影响它的因素也很多,所以非常难被捕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想避免坨子雨带来的不利影响,建议大家出行前留意天气预警预报信息,如查看预警短信或在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的公众号上查看气象风险预警,提前携带雨具,以防突发降水。一旦坨子雨出现,人们应提高警惕。强降水可能会致地面积水情况不明,行人或驾车均应注意观察,避免涉水,谨防雷雨大风,注意躲避高空坠物。另外,应尽量避免前往山区等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域游玩,防范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隐患,确保生命安全。(唐悦 张文言 黄思琦)
实用避险小贴士
“七下八上”不仅是气候规律的总结,更是大自然给人们的防汛“时间表”。在此期间,公众需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避免在暴雨时段前往山区、河道等易发生涨水、山洪的危险区域;遇到城市内涝时,远离低洼地带和地下空间,确保人身安全。
在户外活动时如遇突发暴雨天气,应迅速寻找安全高地,避免在桥梁下方、河道旁或低洼地带停留;避免进入地铁、地下涵洞、老旧建筑、广告牌下方及河道附近等危险区域,远离电力设施(如电线杆、配电箱),防止漏电触电;在空旷处需防范雷击,避免站在高处或树下;山区需防范泥石流,若发现水流突然变浑浊,听到山体传来轰鸣声,应迅速向垂直于山体两侧的方向逃离;若被困,需联系亲友或报警,准确告知所在位置、人数及水情,保留手机电量等待救援。
发生洪水时,若被困于室内,应迅速转移至屋顶,同时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户外人员应远离危险区域,不要试图穿过急流;若被洪水冲走,要迅速抓住树木、栏杆等固定物体或漂浮物,等待救援;驾车遭遇洪水时,若水位超过轮胎高度的一半,需立即弃车逃生,切勿试图穿越被淹没的道路;若汽车不慎落水,应保持冷静,尽快解开安全带、打开车窗或天窗,无法打开时立即破窗撤离。
在易受灾地区,“七下八上”期间,公众可在家中常备应急生存用品。如饮用水与压缩饼干、罐头等耐储存的高热量食品,消炎药、绷带、消毒棉球等医疗急救用品,多功能手电筒、充电宝等通信与照明设备,以及逃生绳、救生衣等防护与自救工具。(赵宁)
(责任编辑:曹锐怡)
被紫外线灯照到有什么后果呀 | 外阴瘙痒是什么病 | 梦见自己离婚是什么预兆 | 为什么都开头孢不开阿莫西林 | 留守儿童什么意思 |
嘴唇发紫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腋臭和狐臭有什么区别 | 闲云野鹤指什么生肖 | 湿热吃什么 | 为什么头皮会疼 |
脑供血不足吃什么食物好 | 三斤八两什么意思 | 什么是被子植物 | 撬墙角是什么意思 | 失声是什么意思 |
郑中基为什么叫太子基 | 积滞是什么意思 | tac是什么 | 天蝎是什么动物 | 脑梗是什么原因 |
0元购是什么意思xinmaowt.com | 便秘屁多是什么原因hcv9jop2ns5r.cn | 莫代尔是什么面料hcv8jop5ns1r.cn | 韭菜炒什么好吃hcv7jop6ns4r.cn | 化妆品有什么wuhaiwuya.com |
梦见鳄鱼是什么意思hcv8jop4ns7r.cn | tga是什么jingluanji.com | 植物神经紊乱中医叫什么病hcv8jop8ns1r.cn | 使婢差奴过一生是什么意思hcv8jop0ns4r.cn | 普瑞巴林胶囊治什么病hcv8jop2ns9r.cn |
透疹是什么意思hcv9jop4ns1r.cn | 肉包子打狗的歇后语是什么hcv8jop9ns6r.cn | 男人趴着睡觉说明什么hcv9jop0ns6r.cn | 2005属什么hcv9jop3ns7r.cn | 眼睛痛是什么病hcv7jop4ns6r.cn |
花洒不出水什么原因hcv7jop9ns6r.cn | 甘油三酯偏高说明什么cj623037.com | bj什么意思wzqsfys.com | 10a是什么意思hcv9jop1ns5r.cn | 降压药什么时候吃hcv9jop3ns8r.cn |